口碑餐饮新零售揭开面纱:商业选址不重要了
■ 撰文 | 李华
关注并置顶商业观察家获取零售新闻
阿里巴巴CEO张勇将新零售定义为“数据驱动下的人货场重构”。
这一业务逻辑下,阿里体系内当下有四条新零售业务线。分别为以银泰及阿里既有线上业务为代表的百货新零售业务线。以苏宁等为代表的电器新零售业务线。以盒马—淘鲜达(大润发)为代表的生鲜快消新零售业务线。以及最近才“确立”的以口碑为代表的,聚焦餐饮、本地生活服务的新零售业务线。
从这四条业务线看,高频业务线的有两条,分别为盒马—淘鲜达(大润发),和口碑。
《商业观察家》近期将注意力聚焦口碑,既因为口碑最近在阿里体系内的“战略地位”提升,汇报对象从蚂蚁金服,转为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。还因为口碑当下的主要目标市场是线下餐饮。餐饮高频,聚客、吸客能力强,拥有非常好的流量价值。同时,市场总盘足够大。
/ 01/
聚焦
口碑最近的调整,一个明显趋势是,业务相比过去更聚焦了。
口碑过去业务体系内有一些快消零售业务,在这一次调整后,口碑将原有的快消业务划给了“盒马—淘鲜达”负责(保留入口)。
口碑的业务范围,目前主要聚焦餐饮。虽然口碑会覆盖本地生活服务项目,比如美容、按摩等。但由于餐饮市场容量更大,业务更高频,可以看出,餐饮是当下口碑新零售的核心,所占权重过半。
而对于餐饮业态如何进行数字化重构,《商业观察家》认为一定要解决三个层面问题,才有可能重构,并创造效率。
一、商品数字化
简单说就是控货,只有控货才有可能重构既有业务流程,创造效率。比如,你知道消费者的喜好,知道他喜欢什么商品,但无法控货,无法及时提供商品满足需求,又有什么意义?
由于中国人的热餐饮食习惯,导致中国人的餐饮口味换代快速,菜单研发、更换频率远远快过欧美。
因此,在一个菜单“更替”更频繁的市场,商品数字化可能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挑战。
二、数字化运营
要能为B端餐厅创造效益。能通过数字化方案改造餐厅既有业务流程,实现更好的坪效、人效表现。
如果这些无法实现,餐厅的“人货场”重构缺乏推行的意义。
三、消费端的便利性价值创造
在当下的餐厅就餐过程中,需要为消费者创造出新的便利性价值。
提供更便利的服务才能粘住顾客。让顾客变懒,顾客才会更依赖你,顾客才能留下数据。
有更便利的服务,顾客才会愿意支付更多金钱“购买”更优质的商品与服务,进而提升客单价。
如果没有更便利的消费体验,对于消费端而言,就不存在人货场重构,或者新零售。因为消费者是无感的。
/ 02/
选品
带着以上三点疑问,《商业观察家》近期与口碑COO陈盛作了一些交流。
《商业观察家》了解到,口碑的新零售业务设想的一个重要目标是,最大化降低餐厅商业选址的重要性,而突出了选品的重要性。
这是口碑在餐饮行业推行新零售的亮点。
具体场景是,消费者如果想吃某个餐饮品牌的热销菜品,比如西贝的羊棒骨,如果消费者家周边几公里范围没有西贝餐厅,消费者要么只能花时间外出,或者外卖下单等待更长距离配送,并支付更高的配送费用。
口碑想实现的是,让消费者楼下的餐厅也能卖西贝的羊棒骨,消费者可以下楼就吃到,而不用外出到西贝餐厅就餐,或者从外卖平台下单。
这个若能实现,确实将创造出更便利的购物体验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更方便了。
背后则是整个餐饮的经营流程都改变了,如果消费者在楼下的餐厅就可以点西贝的菜品,或者小南国的菜品。商业选址的物理空间局限就被打破了,餐饮的竞争变成了直接的菜品竞争和品牌的竞争。
“消费者要优惠,我要流量,于是我们就用优惠换流量,所以看到了团购的崛起。消费者要便捷,我要消费坪效,门店生意不够,还要做线上生意,所以我们看到了外卖的崛起。消费者要品位,商家要规模,一个店不够,两个店也不够,我们要连锁店,要规模化。规模化之后,产品怎么保证,怎么保证品位。所以,到一定阶段,随着消费者品位提高,商家已经不是如何卖货,不是如何生产货,而是如何运营、如何流通货。”
陈盛称:“餐饮业以后只有选品,没有选址,就可以实现餐饮大流通,从消费到商家,到生态,到阿里系整体网络的集成。”
/ 03/
云POS
《商业观察家》认为,要实现“只有选品,没有选址”,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支撑,缺一不可。
一、菜品标准化
菜品如果不能标准化经营,不能控货。楼下的餐厅是不可能经营西贝菜品的。而这,除了需要引入技术实现中式餐饮的标准化。更重要的是,能对各大餐饮品牌的中央厨房进行有效整合。
二、要有消费者用户画像,及线上流量基础
如果不能形成消费者的餐饮喜好、收入水平、年龄结构等等“洞察”,那么,就无法更好地将西贝的热销菜品“铺货”到楼下的餐厅。因为无法预估需求、确保销售,及控制损耗。
同时,也要能在线上找到这些消费群体,能在线上触达到消费者。也就是有线上流量基础。
三、需要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技术系统
能打通线上线下的会员、商品、运营,并形成数字化。
对于口碑目前这三个层面的基础能力,陈盛告诉《商业观察家》,技术的进步已经能实现菜品标准化。
“现在,大家能从德国学习锁鲜技术,从日本学到新的包装技术,这是以前没有的。因为资本和高精尖人才都进入线下服务业,所以过去没有办法被解决的问题,过去的菜品是由厨师解决的,但今天不是了,今天厨师是调味,味道可以通过算法标准化,通过机器检测标准化,可以做到每道菜的味道都一模一样。
陈盛表示:“比如说信良记的李总,李剑以前是做新辣道,新辣道已经上市了,后来他定位自己是标品供应链供应商的角色,不要做餐厅,餐厅是销售网络,他更多的是做商品标准化。标准化的过程中,他发现什么容易被标准化,他找到了小龙虾作为切入口。一旦标准化之后,食材是食材,料包是料包,加上温度就变成了一道菜。”
五芳斋总经理吴大星则称:“所有东西都已经是标品化的,比如说在餐饮上,实事求是的说,每道菜都不是厨师做出来的了,我们店里的每个人都不会做餐饮里的菜,都是通过中央厨房标准化实实在在做出来,这已经不是太难的事情。”
“十年前,我们觉得餐饮标准化好像很难,但随着这几年包括今天说的正餐或者是快餐,基于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强大的后厨中央工厂能力,我们判断未来的餐饮应该都是产品化或者是食品化或者是零售化。”
而对于消费者洞察和流量基础、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系统能力。
口碑当下则是背靠阿里巴巴这颗大树进行整体资源整合,开发出了一套云POS系统。
《商业观察家》了解到,云POS系统集成了阿里巴巴旗下的几大流量入口,比如饿了么、口碑、天猫、支付宝等。这些流量入口的价值,一是能触达消费者。二是,流量即数据,能形成消费者洞察。
云POS系统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打通,包括会员、商品和运营。比如商品,商家只要将菜品等商品数字化,就可以自动上架到阿里巴巴的几大流量平台。
让《商业观察家》有些意外的是,云POS系统还输出、集成了供应链入口。这看起来是对餐饮商家中央厨房,阿里体系内生鲜、快消业务的整合。
比如,消费者“楼下”的餐厅在安装云POS系统后,可以从中采购西贝等餐饮品牌推出的产品化菜品,还能从天猫生鲜采购水果、蔬菜等原材料,还有酒水等快消品。
这一套系统形成了一个阿里的业务闭环。从采购到销售到会员。
一家餐厅装了云POS,可以在上面采购原材料,采购其他品牌餐厅的产品化菜品。可以直接在上面获得流量、订单,比如饿了么的外卖订单,口碑的爆款券、优惠券等等。
餐厅还可以在云POS上共享数据资源。既包括进店消费者数据,其他餐饮品牌的会员数据,阿里巴巴整个业务生态的数据。形成餐厅周边消费人群的用户画像。
看起来,这是一套非常可怕的系统,完整的一个业务生态、一个业务闭环,一套数据链条。
推荐阅读
点击下方标题即可阅读
投资消费零售 必看商业观察家
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
添加微信shangyegcj实名加入交流群
长按二维码 关注商业观察家